首页 > 课程建设 > 聚力融合创新,构建“学科-专业-产业”协同育人新生态
聚力融合创新,构建“学科-专业-产业”协同育人新生态
时间:2025-07-05 19:50:07  编辑:夏慧娟  预审:张广海  终审:谢贵勇  浏览次数:239

为深入贯彻落实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地方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,计算科学学院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,全面推进“人工智能与算力平台现代产业学院”建设,率先布局“数字孪生”“机密计算”两个微专业,着力构建“学科-专业-产业”协同育人的创新生态体系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、强化项目驱动、推进竞赛育人等举措,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。

构建育人平台体系,推动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

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,我院正在加快推进“人工智能与算力平台现代产业学院”建设,聚焦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智能计算与算法等重点方向,积极打造集“项目+课程+竞赛+实训”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。学院持续深化与软通动力、安恒信息等优质企业的合作,依托“智能算法研发平台”开展协同攻关与实践育人,推动课程共建、资源共享、人才共育,构建涵盖教学、科研、实践、竞赛等环节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,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。

加快微专业建设步伐,服务前沿产业人才需求

立足产业发展前沿,学院主动回应新兴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,建设“数字孪生”和“机密计算”两个微专业,拓展学生跨学科能力成长路径。

“数字孪生”微专业融合电子信息、人工智能、建模仿真等学科内容,围绕智慧城市、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,设置《数字媒体图形图像处理数字仿真工程智能游戏设计、《UI设计等课程,系统培养学生在多维建模、仿真交互、可视化集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。首批学生已完成课程学习,反馈良好,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。

“机密计算”微专业面向国家数据安全战略,围绕同态加密、可信执行环境(TEE)、隐私计算等前沿方向,设置《应用密码学》《数据库安全技术与实践》《机密计算原理与应用》等课程,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攻防的融合,着力培养具备“安全设计+系统研发”能力的信息安全人才

深化校企联动协同,提升暑期实践与竞赛实效

暑假期间,学院充分发挥现代产业学院平台作用,联合软通动力、安恒信息等企业资源,组织开展暑期实训与竞赛备战工作,数十名学生主动留校参与项目实践与技能提升。

在北京软通动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,“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实训营”正式开营,企业工程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核心模块开发,并协助参赛团队备战“2025年全国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”,学生在底层编程、硬件接口调试、系统优化等方面获得了实战锻炼。

同时,我院聚焦网络攻防方向,围绕Web安全、数据库渗透等主题,组织开展实战训练营,由指导教师提供典型案例教学与实践指导,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与实战能力。在2025年第一届“长江青锋杯”高校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中,学院派出3支队伍参赛,其中1支队伍荣获优秀奖,彰显了实践育人的扎实成效。

未来,我院将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制,优化微专业建设路径,深化校企资源协同,健全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,全力构建贯通 “专业课程—实践项目—就业岗位”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链条,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、助力地方产业升级提供更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。

1751716161127356.png

1751716147952571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