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师资力量 > 刘咏莲
刘咏莲
时间:2018-11-13 00:00:00  编辑:音乐系 预审:李想 终审:李城  浏览次数:1760

  

 

个人简历:

   刘咏莲,博士、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。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。1993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;1996年—1999年师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毅教授攻读“音乐学”硕士学位;2006年—2009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,师从管建华教授攻读音乐人类学及音乐教育专业,取得“美育学”博士学位。

研究方向: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、音乐课程论与教学论

讲授课程:

   本科生:钢琴集体课(电钢课)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理论及实践

   研究生: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、音乐教育学、学科教学(音乐)

获奖:2005年获安徽师范大学“中青年骨干教师”称号。

   论著:

   《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——约翰.布莱金的个案研究》(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 2010年9月出版)

论文:

       1、《浅谈聂耳群众歌曲的音乐形象及其特色》发表在(《芜湖师专学报》1997年第3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2、《对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的比较与认识》发表在(《芜湖师专学报》1998年第2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3、《浅谈节奏的基本类型及其功能与特点》发表在(《淮北煤师院学报》1998年8月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   4、《一种科学、简易的唱名法教学体系——“固定音名唱法”评介》发表在《芜湖师专学报》1999年第3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5、《谈解决首调视唱“音位掌握难”的途径和方法》发表在(《芜湖师专学报》2001年第1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6、《有关两种唱名法对“绝对音高感”和 “相对音高感”的培养问题》发表在(《淮北煤师院学报》2001年第2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7、《高师唱名教学体系的抉择探析》发表在(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》2001年第5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  8、《首调视唱处理调性转换的原则与方法》发表在(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02年第3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  9、《鲜明的形象,新颖的语言——聂耳歌曲艺术学习札记》发表在(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人文社科版,2003年第2期, 独撰,省级。)

       10、《谈乐曲创作中节奏运用的常见型态及其审美功能》发表(《芜湖师专学报》2004年第2期, 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   11、《高师钢琴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》发表在(《芜湖师专学报》2005年第2期, 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12、《世界音乐最早的呼声》发表在(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1期,独撰,国家重点。)

       13、《对我国高师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认识与思考》发表在(《池州学院学报》,2010年第5期,独撰,省级。)

       14、《“变迁”“覆盖”理念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》发表在(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期,独撰,国家重点。)

科研课题:

    1、《视唱练耳专题研究》(2003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,主持)

    2、《中学音乐教育新理念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》(2006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,主持,编号:JG06255)

    3、《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研究》(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,主持,编号:08jc760001)

 Email: LYL7666@Gmail.com    Phone:13053267666